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热点

12月1日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,那些你对艾滋病的误区认知!

  今年的1201,也就是今天,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,今年的主题是“生命至上,终结艾滋病健康平等”。

据了解,艾滋病疫情始终处于低流行状态,但低流行并不意味着低风险。大家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,正视艾滋病,了解艾滋病,发生高危暴露时及时干预。


 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“艾滋病”这个词。很多不了解艾滋病的人都在谈论“艾滋病”,对艾滋病有很多误解。


  比如“被针扎了会不会感染艾滋病?”“如果你感染了HIV,会不会发生艾滋病?”“如果有高危性行为,如何排除HIV感染?”


  事实上,真相不一定是我们想的那样。很多时候,对艾滋病的误解源于误传和道听途说。


  误区一:如果你感染了艾滋病毒,就一定会得艾滋病!


  感染艾滋病毒意味着你可能是携带者,但并不意味着你一定会发展成艾滋病。只要你按时吃药,发展成艾滋病的几率就会降低。所以,HIV感染和艾滋病是不一样的!根据另一份研究报告,一些因素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。比如改变性乱交和排毒,可以减少或延缓发病。遗传和感染者有特异体质,或HIV毒株致病性降低,也可使感染者在8-10年内不发病。艾滋病有一定的潜伏期。所以即使你不小心感染了艾滋病毒,只要它一直潜伏在你的体内,不发作,你也不用担心。


  误区二:如果你感染了HIV,你会死的!


  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和性传播,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感染的可能。如果不幸被感染,不必惊慌。如果发现得早,治疗得早,按时服药,疾病就会得到很好的控制。其实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病,得了艾滋病不一定会死。


  误区三:只有男同性恋才会得艾滋病!


  男同性恋患艾滋病的风险很高,但不仅同性恋会得艾滋病,共用针头也容易引起感染。


  误区四:HIV/AIDS人群会被水传染吗?


 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途径是精液、乳汁和血液。唾液中几乎没有病毒。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餐具不会感染艾滋病。著名演员濮存昕曾经做过一个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吃饭的广告。其实感染率最高的是输血,再来一次,是男女之间的性行为和共用针头,所以不要害怕和艾滋病患者交谈,一起吃饭,感染率基本为零。


  误区五:如果和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,肯定会生病。


 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,“不安全”的性行为会感染艾滋病,而不是和谁发生性关系,安全性行为发生性感染的概率很低。如果HIV携带者吃药控制HIV的量,进行安全性行为,发生的概率当然会大大降低;如果你和不受药物控制的人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,感染的几率会大大增加。所以,重点是“安全”的做爱,而不是和谁做爱。如果怀疑感染怎么办?


 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该怎么办?

       需要注意的是,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外表上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,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和表现。部分感染者在感染初期会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头痛、咽喉炎、腹泻等感冒样症状,但容易被忽视。如果你想确认你是否被感染,你必须通过体检。测试主要分为专业机构测试和自我测试。我国市各区疾控中心均设有自愿咨询检测门诊(VCT),可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。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检测服务。开展艾滋病预防的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检测、咨询和转诊服务。


  如果不去专业机构,也可以从药店和网上购买HIV检测试剂进行自我检测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自测人可能因为没有接受过培训,在样本采集、测试过程以及对结果的理解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。自测阳性不能诊断HIV感染,必须去疾控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检测。自测为阴性,一般来说表示没有HIV感染,但因为窗口期的原因,建议在3个月高危行为后到疾控中心或正规医疗机构咨询检测。


  此外,在高危性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,可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。


       加强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及防治宣传,让大众更加了解艾滋病的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、现状,不以讹传讹。小编呼吁大家,预防艾滋应该从认识艾滋开始。


猜你喜欢